找到相关内容297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安溪寺庙供奉神衹选介

    黑虎玄坛、赵公元帅等。道教护法天神之一,与华光大帝、关圣帝君、温琼元帅并称为“护法四元帅”。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称,赵公明原为终南山人,秦时避乱山中,修道功成,玉帝降旨召为灵霄副元帅。他能驱雷役电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1292123.html
  • 南朝士族的佛教信仰与佛教文化

    于浔阳南山精舍翻译《阿毗昙心》,江州刺史王凝之、西阳太守任固之为檀越;隆安元年(397)至二年尚书令、东亭侯王珣造立精舍,集合京师义学沙门僧伽提婆等40余人翻译《中阿含经》;义熙十四年(418)至元熙二年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8445092197.html
  • 以公益心去做佛教事业 宋代佛教的慈善事业

    绍兴十六年至廿年在城北筑二大冢,命名为普同,时郡守刘才邵下令凡郡人有丧而不能葬者皆埋于普同坟,嘉定十六年(1223)郡守危又作三大冢,一在南山外,一在西中峰院前,一在北门外,每冢茔域大可容百十坟,凡葬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慈善|宋代寺院|公益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14393289.html
  • 以公益心去做佛教事业 宋代佛教的慈善事业

    普同坟,嘉定十六年(1223)郡守危又作三大冢,一在南山外,一在西中峰院前,一在北门外,每冢茔域大可容百十坟,凡葬二千二百具左右,并撰文记述其事。漳州俗尚亲死不葬,皆殡寄僧寺,有长达三四十年甚或二三代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70093595.html
  • 虚云和尚的规约思想对现代僧团建设的指导意义

    五十六岁,在扬州高旻寺打禅七时因沸水溅手茶杯落地而开悟。在终南山结茅潜修时,他曾入定二十一日。在泰国讲经期间,曾入定九日。他遍学经教,行脚天涯,巡礼名山,入川藏,越雪山,到印度朝礼佛迹,在锡兰,马来西亚、...

    牛延锋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394099.html
  • 虚云禅学思想研究

    方便有多门,归元无二路’,也是这个道理。[[23]]   心地法门的禅宗,自迦叶尊者后,辗转相传,从印度传到中国六祖慧能大师,都称为正法流传,盛极一时。 ……我国的南山老人道宣律师,依昙无德部(律)...

    伍先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594105.html
  • “四分五周因果”与“三圣圆融

    从贞元十二年(796)至逝世。贞元十二年,澄观奉诏到长安的崇福寺,参加“四十华严”的翻译。贞元十四年(798)新经译出后,德宗命其造疏,于是他在终南山草堂寺撰成《贞元新译华严经疏》十卷。《疏》成进呈,...

    弘安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094127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一生中的难事奇事

    秘密潜至终南山结茅,改号“虚云”以避熟人的耳目。 十四奇煮芋入定 清光绪二十七年(岁次辛丑六十二岁)隆冬,万山积雪,严寒彻骨,老和尚独居茅蓬中,身心清净,一天煮芋锅中,跏趺坐等待芋熟,不觉入定,到第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503994651.html
  • 莲池大师与古杭云栖寺

    ,主要弘扬东林净土和南山戒律,著有《弥陀疏钞》四卷、《戒疏发隐》五卷。另外又编撰了《禅关策进》一卷,阐述禅净双修,不山一心的“禅净一心”思想。大师一生笔耕不辍,著作葚丰,其中有很多是对弟子的警策之语。...

    宗淼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195064.html
  • 山西文物选萃 绪论

    菩萨顶、殊像寺、金阁寺、南山寺、悬空寺等等。   同时也保存了一批像龙泉寺、尊胜寺等民国时期的典型建筑,均是很有观赏和研究价值的。   (二)   在山西地上文物中,城池和民居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333595322.html